從依赖到自立                            

鄧道强

简绍

一九六二年对圣公会和北婆罗洲英国殖民地的人来说是重要的, 对教会来说七月二十四日是重大,因为成立新的亚庇牧区. (在一九六八年改称沙巴教区). 它的创立就委托了一个普遍的使命, 来开始实现自立的意愿。

对人来说是一个政治醒悟的年代。[藉着马来西亚而独立] 是当时人们讨论的话题。这是第一次发觉到要从英国人的手中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好像是一场梦,这是一个明显的可能性。一年之后的一九六三年八月三十一日,北婆罗洲的英国殖民地改名为沙巴,然后参与马来西亚的联合邦而成为独立的一州。政治上的独立开始有效的执行州内的行政和命运。从英国人的手转交到马来西亚人的手中,尤其是沙巴人。突然间或渐渐的,沙巴人发现到他们自己处在重要的地位。他们准备来承担。新的教区就处在较不幸的局面。它没有足够的事工人员来代替这些外来的宣教士。这时就需要开始招收适合的人选给予训练以便赶上时间。

一九六二年的新教区
[凭信心开始和撒下网而带来非常多的鱼回岸上… …] 这是婆罗洲的会督康渥尔氏 Rt. Rev. Nigel Cornwall 庆祝成立耶西顿 (亚庇) 新教区的典礼上,在结束他的致辞时所勉励的话。为了欣赏过去二十五年的增长,我们需要看看教会在一九六二年的情况。

新的教区只有十二位牧师,其中只有陈辅仁是本地人。来自英国的五位,澳洲两位和来自菲律宾、香港、新加坡和砂拉越各一位。从一九六二至一九七二的首十年,甚至是会督的秘书也是来自海外。因着完全依赖海外的宣教士,导致王长龄会督提醒第二届的教区委员会,那就是 [经过了七十五年 (自从一八八八)……沙巴的圣公会仍然是宣教差会的教会]。

依赖宣教士也必然是依靠宣教团体来援助经济以支付大部份的薪金。在一九六三总计达至$64,889.70 。当年本地教会的捐献共计$43,000.00 ,其中$33,200.00 或七十七巴仙来自亚庇和山打根。当时,古达教会的大多数收入来自椰子园,捐献$4,400.00 或十巴仙。斗湖的捐献只有$1,250.00 。在当时,沙巴圣公会的内陆宣道每年需要$20,000.00 至$25,000.00 以应付经常费用。大多数需要用在建造新的房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新教区的产生,是要承担自立的实现,然而还是要完全依赖海外的人力和经济上的援助,有一特别的事情便是圣公会的各团体在祷告上的支持。前面的事工很畏缩但却富有挑战性。教会的自立供应本地的按立职牧师有个进展的极好机会,同时也让整个教会的事工包括平信徒和按职人员能够积极的参与。

当前的事工
其中一个即时的工作就是寻找一个方法来减少依靠外来的人力和经济上的支助,而增加本地人的委身而朝向自立。我们的主耶稣劝勉我们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 六: 三十三)

平信徒训练
第一个朝向自立的步骤便是充实的协助平信徒获得较深有关的福音知识和教会的教义,以便装备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来完成平信徒事工和见证。训练也能帮助平信徒明白身为一个管家及如何常有智慧的履行基督徒的本分。在过去二十五年里,平信徒训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进展课程。在一九八零年,一间的圣经训练中心就在东谷设立,以供应内陆平信徒读经员和教师的训练。沙巴与新加坡联合教区的平信徒训练课程的展开。这是一个广泛性的三个阶段课程而达至教牧毕业文凭。其它的一些活动如每年一次的青年营,每周的查经小组,布道会及其他等等以协助属灵的增长。

一九八六年九月,在亚庇进行一连两天的教区演习班有关平信徒事工和平信徒领袖课程。有五十五位来自主要的堂会。这研习班主要帮助出席者明白他们在教会的岗位和责任,而全体一致赞成于一九八七年在斗湖再次进行继承的课程。

平信徒训练已成为预备平信徒的工具来承担在教会整体事工所扮演的积极角色。最重要而且也是令人兴奋的是看到一些的年青人奉献他们自己在全职事工上和八位不受薪的义务牧师回应上帝的呼招来事奉祂。

宣教士
当时就认为教区必须先成立一个本地化的事工,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长远的目的。为了即时的需要,教区必须继续 [进口] 宣教士至到寻找到适合而经过训练的本地人来取代。其实,从一九六二至一九七零之间征聘宣教士有极大的增加。然而在州政府首席部长马士打花的执政下宣布不允许发出工作准证给宣教士,宣教士的征聘就告此一段落。

补足牧师
许会督清楚的看到有增加牧师的需要,不只是增加全时间的圣职人员,但更重要的是鼓励年长而又自力的基督徒来操练他们特别的恩赐而成为不受薪牧师。在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五日第四届教区的会议赞成通过一个特殊情况的带职事奉的章程。接着一些的事件,就证明持有这样的章程是有智慧和有远见的。在一九七一年教区面对同工缺少的危机。那些宣教士的工作准证不能重新更换的便需要离开。在十七位全时间牧师当中,只有十位留下托住这些工作。当时教区也没有会督,因许会督已在一九七零年四月担任马来半岛的会督了。为了继续这个事工,工作需要分配。毕和勒会吏长发觉到他自己正在做六个人的工作。除了做代理监督,他是会吏长,诸圣座堂长,里卡士基督堂负责牧师,教育秘书,平信徒读经员长老,会督审查牧师… … !教区非常需要更多的人来分担这重大的负担。就在这时候,补足牧师成为暂时的办法来解决急需同工的情况。亚庇得李新汉,郭佑康和来自山打根的胡永发回应这个呼招来事奉教区,在这急需的时刻而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被蔡主教按立为会吏,在第二年被按职为不受薪牧师。他们是袁宝衍,曾国育,叶火有,刘达立和罗少琦在八位当中,四位已经去世了。另外四位是李新汉,袁宝衍,叶火有,和罗少琦他们还是很积极的事奉。我们必须提到两位不受薪牧师,他们的确是全时间的服事教会。袁宝衍曾经在古达的圣雅各堂担任牧师,目前是在山打根的善牧堂担任牧师。罗少琦是在保佛的圣保罗堂担任牧师。

教区征聘委员会
选择适合的圣工人员需要小心的挑选。许会督很明智而又谨慎的选拔圣职人员,其实我们就在选出将来的负责人,其中有一些将会成为我们的 [会督,会吏长,座堂长和法政牧师] 征聘委员会于一九六四年在亚庇、山打根和斗湖的三个主要城市而设立及提供报道给教区的征聘委员会。今天,教区选拔委员会的工作是进行征募人选的面试和检讨教区的特别需要以及确定有效的训练

本地按职事工
第一个本地人奉献而受训练被按职事工的便是杨平忠。在一九六四年,他被派到加拿大的 Newfoundland他在 Memorial University College 和 Queen’s College 完成了科学士和神学课程之后,在一九六九年被按立为会吏,一九七零年被按立为牧师。

有趣的是在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杨平忠代表斗湖出席亚庇新教区的成立典礼。在第二天被选为第一届教区常务委员会的委员。当时,他是诸圣学校的高中一学生而成为有史以来被当选为最年轻的常务委员。他的校长, Rusted法政牧师也是常务委员会的委员。今天,杨平忠是沙巴州的会吏长,座堂的法政牧师也是一位出现在当时历史性的阶段。他也是在教区历史上的活动分子。他的弟弟杨振华牧师是亚庇诸圣座堂的座堂长。

另一位按职人员是来自砂拉越的Lawrence Lawin 牧师协助早期在拉不河开辟沙巴圣公会宣教的工作。他和杨平忠在一九七零年三月二十日被按立牧师。

另外一位加入事工的是陈仲文,已故陈辅仁法政牧师的儿子。当他在澳洲的St. John’s College 完成神学课程之后,在一九七零年二月十八日按立会吏,第二年被按立牧师。他的爸爸,已故陈辅仁法政牧师是在古达 [圣路] 旧神学学校接受训练的,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日被按立牧师。他是最后一位的本地牧师,教会经过四十三年的等候才再次看到本地按职专工人员的诞生。

本地的按职事工人员在两年内,由三位全时间牧师开始的。所做的每件事必需确定它的发展。在一九七一年,一个从来没想到的协助来自州内,所有的宣教士准证到期之后必须离开本州。其结果是突然间结束依赖海外的宣教士。这时,教区必须供应内部的同工,这是很清楚的。教会会友有积极的反应。三位年长的会友即刻奉献他们自己成为不受薪的牧师。在接下去十年里,另有五位也跟着奉献。

有一批的年青人也进前奉献而受训练。在一九七四和一九七八年之间杨振华牧师,薛中山和汤锡光牧师被按立圣职。从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七年六月有十位年青人也被蔡主教按立。他们是:大卫牧师、温裕兴牧师、温昌辉牧师、温裕振牧师、丘笃士牧师、陈仕雄牧师、温和源牧师、盧纯輝牧师、梁锦輝牧师、約翰威簾牧师。

这里要提到的是杨振华牧师及丘笃士牧师,他们是用自己的经费完成大学教育和神学训练。完成学业之后,他们奉献自己也受蔡主教的接受在教区里事奉神。

目前教区里一共有三十七位同工,其中三十四位是马来西亚人和三位澳洲人。以下是同工统计表:-

会督一位、牧师十六位、不受薪牧师四位、会吏一位、堂会同工九位、教师六位。总共三十七位其中一位澳洲包顿牧师,其它两位是差会同工。

在一九六二年,只有一位本地牧师,经过二十五年之后,它的情况完全改变过来。目前,牧区只有一位宣教士牧师。

圣职人员的进修课程
虽然还是缺乏工人,蔡会督不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他看到圣工人员和同工们需要有进修的课程。每年就有一两位的圣工人员获得进修的机会,期限三个月至九个月以获得新概念,新異向异象和新智识。当他们不在时,平信徒便取代部份牧养的事工。

教区薪金制度
[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马太10:10)

当时本地圣工人员的薪金制度不只是不合理,而且含有不公平的挑战给于那些将要成为牧师或教会同工的年青人。基于所得的薪金不能过一个适当的生活。已故陈辅仁法政牧师在一九二七年被按立牧师。在一九六二年,经过了三十五年长久的忠心事奉,他的薪金还是每个月二百五十五元。无可否认,当时的生活费相当低,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教区里的确是需要一个比较合理的薪金制度。在一九六六年四月的第三届教区委员会里委任一个薪金委员小组做些推荐给常务委员会。经过常务委员和教区委员会的调整之后,一个新教区的薪金制度就赞成通过,终于在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正式实行。

在一九六八年的教区薪金制度是非常全面规划性的,很不幸的在一九七零年的第五届教区委员会里要废除而取代一个相当低的起薪和顶薪制度。这衰微的步骤是不幸,但却是需要的。教区就是没有足够的内部经济来源去实行这新的制度。同时也提醒教会会友必须在经济上做最大的奉献以便让教区能够在人力和经济上达到自立的地步。

教区调整薪金制度也按期调整以便考虑到生活费的升高。这些临时衡量的调整而不能赶上当时的通货膨胀。在八十年代初,来自斗湖的Albert Teh 提议下,确实感到有必要重新检讨薪金的制度的需要性。一个修正薪金委员会成立于一九八三年,彼得Pang 担任主席,所提到的事件如下:-

  1. 检讨现有的薪金制度和事工状况并找出它的缺点。
  2. 制定一个新的薪金制度,如果需要,那就是足够维持目前的生活费。
  3. 提议有必要的修改因着教区的资源和献身的圣工人员如牧师,教会事工人员和教师.

调整薪金制度与新教区的指定制度的一致而需要更多的年捐来自各堂会和宣教区。一年之后,比较合理的教区薪金制被推荐,在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通过而实行。

经济:管家
自从W.H. Elton 牧师在一八八八年到达山打根,大约七十五年的时间,教会完全是受外面的支持。这新的教区现在就必须发觉到要承担自立的任务。一九六四年四月的第二届委员会里,全体一致赞成继续 [管家运动],这运动在一些的堂会里已经实行了,许会督继续强调协助平信徒明白管家的重要性。他一清二楚的指出教区必须先要向信徒支取经济上的支持,在还没有向外寻找津贴之前。他也邀请了Eric Buchan 会吏长,一位教导有关管家的专家,来自同伴教区的Coventry 在一九六八年初在亚庇、山打根和斗湖向基督徒们指导有关这个教导。

在一九八零年三月的第十届教区委员会的会议里,特别组织一个管家的课程来展示给代表们和圣工人员以确定他们确实的应用堂会的统计来断定教会的力量,缺点和所面对的问题。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人们便开始积极的反应有关的特殊的需要而参与时间,才能和金钱。

管家的教导开始准备更大的委身在于参与平信徒的事工。虽然教区从一九六三年的$43,000.00 增加到一九六九年的$70,380.00 它还是不足够应付教区的需要特别是新教区的薪金制度。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些因素是较少的拨款来自U.S.P.G. 接着在一九六七年十一月英国货币的降低。英国正在为着经济的生存而挣扎。虽然尽量尽它的能力来维持同样的支持,但是却不能 [预测到一九六九年的预算案].

在七十年代,宣教士的准证不能延长,也是显著的开始增加本地按职事工人员的责任。在七十年代之后半段,看到教会的延伸,不只是教区需要更多的钱,但是还要扩大一些堂会的建筑物。山打根的圣迈迦堂计划一间姐妹堂价值超过一百万元;保佛的圣保罗需要一间副堂;斗湖的圣巴特堂,需要一座牧师住宅和一间的副堂;亚庇的诸圣座堂,需要扩大副堂和建一间姐妹堂,………只是提出几个。为了使到各堂会可以筹备资金进行这些的计划,教区决定在三年内不要增加教区所規定的资金,从一九七八至一九八零。因此三年期间教区所收到的捐献每年还是$95,150.00 。

Datuk R.G. Barrett 的挑战也是另一个原因使到教区不增加所定的款数。在一九七八年山打根的圣迈迦计划建造姐妹堂。Datuk Barrett 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要堂会的会友有一间真正的姐妹堂,这就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愿望,共同努力和爱神的心。在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九日,他提出挑战圣迈迦堂和教区筹款给姐妹堂和沙巴圣公会内陆宣教 (S.A.I.M) 。他答应以一元对一元来筹款给圣迈迦的姐妹堂,除非堂会也筹50角给沙巴圣公会内陆宣教区 (S.A.I.M) 。给整个教区的这是一个确实挑战和表明加强基督徒在管家上的委身。达到这个挑战之后,姐妹堂也成功的完成了。一九八四年五月六日是善牧堂的献堂礼。姐妹堂的建筑基金达到可观的数目$1,357,218.15

产业的发展
这么多的工程在策划和建造当中,无可避免的就导至其它基金。教区有一些有价值的地皮位于市区。土地和产业委员会的任务便是进行计划好好的利用这些地皮在教会,教育,商业或建设住宅的目的。经过委员会的推荐,一块在纳闽的地皮用来建造商店,是与发展商合并的。教区保留一座三层楼店业单位以收取每月稳定的租金。另外在里卡士建了二间半独立的住屋而出租了。

教区预算
在一九八三年九月,进一步的负责给于的新方案被采用在教区的预算经过教区委员会的赞成通过。这方式是基于三个基本的基督徒的原则:-

  1. 十分之一奉献
  2. 自养
  3. 分担

每一间堂会必须缴十巴仙的捐献和三十巴仙的自养和分担。这就成了总计四十巴仙的堂会收入捐给教区的额數。

四十巴仙是一个繁重的任务给于任何一间的堂会在任何的情况下。但是十分之一,自助和分担的原则给于每一间的堂会是一个有意义的施给精神。

在一九八六年,总估计是$346,731.04 虽然这是在过去一九六三年的八倍增加。它还是缺少$50,000.00 以应付每年的开销。

结论
在二十五年期间,教区能够达到相当高程度的经济上的自立。在这十五年来在蔡会督的带领下这教区有产生了坚强的本地牧师和堂会同工,受到一群成长而有献身心志平信徒的支持。教区在上帝的恩典下,也进展到从自立到自养的地步。

在过去二十五年,从奇妙和惊人的发展而达到自立,让我们记住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三章六节的话:[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